技能 | 新品推广——业绩提升的加油站 |
时间:2017-06-02 来源:管理员 |
做快消的朋友们我相信应该都有这种感受:
第一,企业年会必定有新品通知或发布; 第二,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每年都在寻找或增加代理一部分新品; 第三、每年热门的食品、饮料层出不穷的推向市场。
先分享一个现实的案例:几年前笔者服务过一家杭州企业,公司产品主要涉及烘焙、糕点类食品,产品品质属于上乘,发展之初就被知名风投公司看好并合作投资,趁热打铁之际又邀请国内一线知名明星代言、电视媒体广告造势。顺理成章,该企业在第二年春糖会展上俘获了全国一大批经销商的芳心,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其中一个主打X单品从0做到了7000多万。
第三年,该品牌产品销售逐月下滑,一大批经销商陆续终止合作,以笔者服务过的某省份来说,由鼎盛时期的36个经销商减少到10个,企业年销售额出现严重倒退。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呢?
该企业在主打X单品出来后,一方面众多大小厂家都开始生产X单品的同类产品,竞争性越来越大,经销商利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该企业未有新品开发的规划和动作,经销商一等再等看不到希望,陆续去接新的产品了,合作经销商对于该企业的重视度由重视-观望-不重视-放弃。经销商环节一旦出现问题,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就断了,就出现了以上局面。
以上案例,我认为造成销售大幅下滑原因会有诸多个,但从宏观上的分析来说,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新品开发意义的权重绝对是最大的。
跳出案例,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及市场环境来说,新品开发的必要性是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的:
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需要
苹果iPhone刚推出时,诺基亚工程师们对其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得出结论——“这部手机一点都不坚固,一定没有未来……”
然而这个结论在几年后就得到反面的验证了,原因是消费者对于手机系统的需求,已经由塞班 (Symbian)系统--安卓(Android)系统的转变。
以饮料行业为例,这二十年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趋势从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蛋白饮料——功能性饮料——包装水……一切的趋势都在围绕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在变化;而且这个变化也是持续的,持续到每年甚至越来越短的时间内都会有一个新生品类产生和爆发,爆发必然就会吞噬老品的市场份额,所以你没有新品开发,你的市场份额是要被逐步抢占的。
二、产品生命周期客观存在的需要
1960年,美国哈弗大学教授费农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正常产品的生命周期都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阶段。
据专家分析,在中国,20世纪中期,一代产品生命周期为20年,到90年代,一代产品生命周期为7年,21世纪的当代,一代产品生命周期已经为2年以内,其中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最短,在1年以内。
相对于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更贴近与满足消费者尝鲜心理,产品生命周期尤为明显。就是畅销产品,一段时间都会有新口味的增加或包装升级,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延缓产品生命周期。
三、市场竞争的需要
“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同样试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下行压力,经济效益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尽管不断的找原因、下功夫,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原因到底在哪?企业除了管理、降耗挖潜外,能否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无一不是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创新思路和拳头产品而获得成功的。
华为的崛起颠覆了全球通信行业,其核心竞争力就是拥有尖端的技术及卓越的创新研发的能力。
纵观食品行业,市场竞争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
康师傅和统一,1988年一前一后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早期都从事的是方便面生产和销售。起初,统一都是模仿和跟随康师傅,康师傅做什么产品,统一跟着做什么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又受到本土一系列品牌如今麦郎、白象、斯美特等竞争挤压,到2008年,统一的经营业绩惨不忍睹,再没有可突破的产品,将面临严峻的危机。终于,在2008年底,统一开发了“老坛酸菜牛肉面”,结果这个品类迅速成长,并发展成为该品类的代表产品,挽救了统一企业方便面事业部。
莫斯利安常温酸奶是光明乳业第一大单品,自2009年进入市场,至2014年前该品类几乎是一家独大式的发展,2013年底乳业巨头伊利和蒙牛分别推出各自的常温酸奶品牌--安慕希和纯甄。09年上市的莫斯利安到15年下半年才推出新包装,16年初才推出新口味2果3蔬,中间历经了6年时间;反观后来者居上的安慕希不断推出新口味、新包装、层出不穷的各式营销活动,用一系列的新品动作占领了市场。 新品的推进,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敢于直面挑战。
综上所述,每个企业、品牌,都要提升居安思危的意识---唯有保持产品的持续创新开发、升级换代,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使企业保持常青,才能使企业不断获取高额利润。
|
上一篇: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农药产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