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在即,餐饮人要么出色要么出局 |
时间:2018-10-26 来源:管理员 |
餐饮市场规模庞大,竞争也越发激烈,面对关店率高于开店率的倒闭风潮,以及各路跨界打劫者,餐饮行业将迎来大洗牌。对此,绝味旗下网聚资本创始合伙人、被餐饮圈奉为老师的张卫表示,餐饮人要么出色,要么出局。李隽/文
面对倒闭潮:要么升级模式,要么淘汰出局 “近几年,餐饮很火,圈外大佬闯进来跨界打劫的太多,餐饮行业很快将迎来大洗牌,一部分餐饮老板能勉强保住饭碗已属不易。”张卫首先从大趋势聊起。 有例为证,上海日月光中心广场,张卫称之为“中国小餐饮品牌点将台”,那里汇聚着中国热度最高的小餐饮品牌。对于其中品牌的更迭,张卫表示,三年内没有换品牌的铺子只有三家!这就是国内整个餐饮市场的缩影。 不仅如此,在他看来,餐饮供应链服务企业也开始迎来洗牌,曾经的价格竞争无以为继,企业要靠强劲的商业模式取胜,要么升级,要么淘汰,没有第二条路可走。“餐饮市场最终的场景是,赢者通吃,大树底下寸草不生。”他形容道。 那么,如何升级打造锋利的商业模式,领先竞争者呢?张卫表示,企业创始人和公司双层面的进步极其重要。 首先,个人要修心。团队创始人的个人成长最为重要,只有创始人的认知和意识有了杰出进步,以冠军的心态去做,才能带动整个系统前进; 其次,企业要修能。重点在于塑造内在差异化,以及打造出强大的背后支持系统,并逐步建立品牌势能,再进行高效复制。 对于人才引进,张卫并不建议大家盲目从大企业里面挖高管。他认为,高管之所以有显著的成就,更多的是依赖于大企业所具备的完备系统支持,而创业团队没有这样的支撑,结果很可能令我们失望。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凡是走得快的企业,背后一定有高人指导,这个人在指导督促着品牌快速前进。他可能是顾问、也可能是策划人,甚至可能是供货商。”他说道。 放眼国际:日本餐饮品牌化席卷,美国繁华过后是常态 消费升级后,我国餐饮业才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而日本的消费升级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完成。所以,从日本的过去和现在,可以看到我们的未来,日本餐饮行业的演化之路,可以给我们提供发展参考。对此,他总结了日本餐饮发展的几项特点: 1.吃国际品牌到吃本土品牌; 2.从大众流行到个性化喜好; 3.更加追求口味+健康+愉悦; 4.品牌化席卷食品餐饮全产业链; 5.面子消费过渡到性价比消费; 6.家庭消费过渡到个人消费。 据悉,在日本本土,餐饮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0余个。从一颗大白菜、萝卜,到一个西瓜、一管芥末,日本均已完成了品牌化塑造,消费者对某品类的心智第一选择已然建立,而这也是我国食品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契合发展趋势,抢占消费者心智,成为我国餐饮业突破的关键所在。 对于美国餐饮业,有几点值得分享。其一,经济平稳下,餐饮品牌格局非常固化,每年涌现出的新品牌非常少,留给新企业新品牌的市场空间也很小;其二,餐饮行业之间的并购整合异常频繁;其三,向国际市场扩张加速,这从星巴克、麦当劳等品牌的扩张轨迹就可以看出;其四,人均GDP过万元之后,甜品、饮品的消费占比上涨显著。 “总之,美国餐饮业现状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繁荣过后即是常态。”张卫表示,对于创业者来说,今天的中国餐饮行业是绝好的战场。 发展关键:不断改进升级商业模式 相较美日的餐饮业,我国餐饮市场空间大且活跃,但餐饮品牌要想活下来,并且活得好,还要打造出自己锋利的商业模式和背后的支持系统。这并非一日之功,在发展路上会遇到瓶颈和坎坷。一般而言,一个成熟餐饮品牌的发展需要四步。 第一步,从0到1的创业阶段,是原始商业模式的探索验证期,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都可以轻松度过,随后便进入加速期。 第二步为加速期,就是由一家店扩张到10家店,这期间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升级,打造品牌、塑建系统。这是餐饮品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候,很多品牌极易在这个阶段折戟沉沙。 第三步,若顺利发展到10家店后,就到了品牌扩张期,以后可能会发展到100家店。扩张期的重点在于,凭借核心能力打造行业壁垒,通过快速复制获得市场优势。 最后,就进入到了裂变期,店面由100家开始向上发展,诸如绝味、周黑鸭等,已经塑建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从创业、加速,到扩张、裂变,四步发展中要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改进升级。因为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模式会老化,不升级只会被淘汰。 除此之外,广大食材供应链加工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方向性变化:产品端爆品趋势越来越明显,专注于某个环节的高品质差异产品竞争力会越来越强。同时,定制化的细分需求、增值服务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将由前端的品牌需求,带动后端的发展方向。 “打造锋利商业模式和自有品牌的过程,就像‘养儿子’,产品是肉体,定位是人性,职业是商业模式,内功是价值,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创始人是品牌战略的总设计师,强大的知识竞争能力尤为重要。”张卫说。 |
上一篇: 杨晓琴在线出席第三届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江西省预选赛闭幕式并讲话 下一篇: 科学问题非专业解读公众生恐慌行业遭误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