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2018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在京举办
时间:2018-04-23  来源:管理员
开启中国食品工业 安全与健康并行新征程

  2018年是中国食品产业步入健康转型的关键年。为凝聚科技界与产业界共识,为中国乃至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出更多科学路径,促进中国食品产业健康转型,4月19—2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主办的“2018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大会将焦点从食品安全延伸到安全与健康并行,围绕6个重点方向开展专题研讨。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位国际知名专家齐聚北京,分享其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趋势。与此同时,陈君石、庞国芳、孙宝国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国内知名专家代表及百余名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代表参会,与国际专家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此次大会聚集全球智库,为中国食品产业健康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关注主题

从食品安全延伸至安全与健康并行

  2008—2018年,中国的食品安全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10年磨砺与成长,实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97.6%的食品平均抽检合格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全球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将更为密切,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中国的食品科技与产业界如何行动、如何为全球的食品安全提供“中国方案”,需要产业界各方积极总结经验,尤其需要对于中国食品安全10年来从低谷走向高位并保持稳定的重点工作安排、关键领域突破以及热点难点解析等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这些将会对未来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提供重要思路。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大会致辞中表示,我国食品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发展质量日益提升。不远的未来,中国必将开创食品安全健康的崭新局面,必将为全球食品行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10周年,此事件当时带给业界最大的震撼是,一个高速发展、体量庞大的中国乳品工业,其安全基础竟如此脆弱。它提醒中国食品人,企业无论大小,如果抽掉了道德与安全的基因,亦可轰然倒塌。“三聚氰胺事件”曾使中国的“食品制造”整体蒙羞,更使中国食品工业猛醒,并由此加快了夯实科学基础、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脚步。其间,中国食品工业在食品安全产业链的完善再造与发展方式由高速向中速转轨的双重压力下,走过了理念愈发清晰、目标更加坚定的风雨10年。

十年磨砺

中国食品安全由被动应对走向风险预防

  孟素荷在梳理2008—2018年10年间中国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过程时表示,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治理,既借鉴和浓缩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由乱到治”的百年历史,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0年间,食品安全法颁布、企业产业链安全建设由弱到强、大数据支持下的进出口食品及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有了重要进展。“在中国食品科技界的共同参与下,国家风险评估、风险交流体系形成有效的科学积累,舆情环境逐渐向好。它使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从10年前的危机应对,走向现在的风险预防和消费者教育,从而更加主动、从容。”孟素荷认为,尽管10年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食品工业经历深刻转型,增速由2008年的26.7%下降到2017年的6.6%,但中国食品工业体系却愈发稳健。在全球体量最大的食品消费市场上,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6%,较2014年的94.7%提高2.9个百分点。这是中国食品人在经历“三聚氰胺”10年时间后,向人民交上的一份还算合格的答卷,更是中国食品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历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食品安全水平得到大力提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向统一监管转变,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取得成效,源头治理力度加大,社会共治机制有效运行,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已有良好开局。但是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中国食品安全还面临着严峻挑战。环境污染、小农经济的农产品原料供应、食品产业基础薄弱等,使得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未来食源性疾病将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来源,新消费需求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不容小觑,食品安全网络谣言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有差距,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还有待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抗菌药耐药性(AMR)问题是当前对全球公共卫生最复杂的威胁,联合国“三驾马车”(世卫组织、粮农组织和动卫组织)都颁布了全球行动计划,中国也发布了国家行动计划,并已在减少(人、动物)抗菌药的使用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然而,中国的AMR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以及环境影响有多大(包括经济损失)、抗药基因有哪些及其传播途径和后果等基础信息仍然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制定合乎国情的控制措施。当前的国际共识是应对AMR问题,必须遵循One Health原则,即覆盖人、动物、食品、环境的健康,而不是单打一。建议除了预防医学外,联合其他相关领域,共同攻关。

六大方向

为解决行业发展新问题带来新思路

  近30年来,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与食品科技的进步并驾齐驱,相辅相成,食品产业的不断壮大助推食品科技与国际接轨,而食品领域的科技创新又助力我国食品产业实现从价格竞争到价值提升的转变。此次大会聚集六大专题方向,直击中国乃至全球食品产业发展新问题,国内外的食品权威专家及企业界人士的思想交融,为问题解决带来新思路。主要包括: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风险交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标准化、网络餐饮的安全与健康发展、食品企业工厂卫生设计与标准技术等。

  方向一: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的提升

  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全球在经济利益驱动造假方面特征不一。鉴于此,需要在食品真实性技术、食品溯源技术、食品链脆弱性评估技术、食品掺假鉴别与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升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围绕中欧政府间合作项目——地平线2020项目,多国专家交流了食品真实性领域创新的实施与技术进展、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可追溯中的应用、植物油产地和等级的有效鉴别手段及欧盟葡萄酒数据库等内容。

  方向二:对营养与健康的研究加速

  会议邀请多国食品科学与营养领域专家,就“基于不同人群营养需求的食品研发新思路与建议”“新时代背景下食品科学研究”“正视加工食品面临的挑战”等主题,分享了营养健康界的新观点与产业界新行动,同时就多方关注的特殊膳食食品标准修订进行了深入介绍。

  方向三: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风险交流的实践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风险交流是政府、产业界以及诸多媒体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做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交流工作,与如何做好百姓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同等重要。了解新媒体时代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特点与规律,寻找与消费者当前生活相契合的食品安全科普传播方式,是当下食品科普工作面临的又一新挑战,当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后,如何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传播,是未来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会上,多国专家就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国际经验等内容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我国专家分享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交流工作的进展及挑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技术规范以及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食品相关谣言的传播、如何将“科学”转化为“科普”等议题。

  方向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标准与国际的有效对接

  食品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整体检测能力意义重大。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和AOAC INTERNATIONAL合作,就国际检测方法体系对中国的借鉴以及如何加速标准与国际方法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分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AOAC检测技术标准化研究与实践30年。同时,国内外专家就中国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方法的清理整合、食品微生物质量控制与检测、AOAC标准检测方法体系在食品监管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方向五:网络餐饮向安全与健康迈进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我国外卖送餐平台快速发展,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如网络餐饮平台如何担负起主体责任,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网络餐饮进行有效监管;经营商家如何查找网络餐饮加工环节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消费者如何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等话题摆在面前。为此,大会特别设置网络餐饮监管专题论坛,邀请专家针对网络餐饮发展需求、安全监管的相关法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建立等内容做了报告。饿了么、沃尔玛等企业的代表也就电商“最后一公里”冷链食品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方向六:工厂卫生设计与标准技术的科学管理

  食品企业工厂卫生设计与标准技术,对于食品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大会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食品卫生工程设计的国内外专家,围绕国内企业在工厂卫生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现场指导。专家们不仅分享了卫生设计国际失败案例及对企业的影响、国内食品工厂设计实践案例等内容,还针对可持续性以及工厂卫生设计与检测、卫生排水的重要性等议题进行讨论。

聚集各方

吸纳各方智慧,用科学之手推动食品工业快速转型

  当前,我国食品产业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有效推进产业的健康转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给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赋予新的责任,实现价值提升,强化食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食品工业需要承担的重要使命。大会期间举行了以“企业家的责任——食品安全与健康并行”为主题的企业家高峰对话。来自杜邦营养与健康事业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荷兰皇家菲仕兰、雀巢研发(中国)有限公司、金光集团中国食品、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饿了么等企业负责人出席了活动,并与代表们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并提出未来工作目标。

  传统食品工业化是中国食品科技界的重要使命。为促进食品科技与产业对接,推进中国传统餐饮食品工业化进程,学会首次跨界合作,与中国烹饪协会共同推进中华传统美食标准化与中国食品工业的对接,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会期间,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正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与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签约合作

  此外,为以科学的力量推动我国食品产业优化升级和健康转型,学会与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等企业将在食品科技与产业、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教育、科普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搭建科技与产业的对接平台。

  经过近10年的聚集与发展,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高端品牌会议。

  大会期间,主办方还向本年度科学精神奖的获奖者陈宗懋院士及科学传播奖的获奖单位颁发了证书和奖杯。孟素荷表示,中国与10年前相比,人民健康与安全意识的提升,使食品安全的触点更多、更复杂。但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归科学的真实。因此,科技在未来食品安全与健康评价中,将被更多聚焦。已成功举办9年的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仍有必要集结起科技和国际两支无可替代的力量,共同承担未来10年的新挑战、新使命。

上一篇: 杨晓琴在线出席第三届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江西省预选赛闭幕式并讲话

下一篇: 《中国食品报·冷冻产业周刊》启动健康餐饮食品食材行业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