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猪周期风险,环保政策或成有力抓手 |
时间:2017-11-24 来源:管理员 |
河南肉类食品行业辉煌20年高峰论坛召开,预判我国猪周期即将进入养猪“亏钱阶段”
11月17日上午,河南肉类食品行业辉煌20年高峰论坛(简称“论坛”)在郑州市召开。中国肉类协会执行会长李水龙,河南省肉类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侯五群,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长方旭,河南省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吴祖兴,河南省商务厅副处长荆成伟,以及双汇、牧原、众品、华英、正大、永达、伊赛、恒都、贵友等企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报记者 穆培龙 李隽/文 供应▲▲ 我国是肉类生产第一大国,个猪出肉率待提高 论坛伊始,新当选的河南省肉类协会会长侯五群致欢迎词。他表示,河南省肉类协会成立以来的20年,是中国肉类行业稳健发展的20年,也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20年。 随后,中国肉类协会执行会长李水龙上台发言,以全球化视角,利用大数据为大家阐述了过去20年,尤其是去年,中国肉类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演变趋势。“经过几年潜心发展,我国已是全球肉类生产第一大国。去年,我国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为854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27%。其中猪肉总产量是5299万吨,较之前年减少了188万吨,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45%,(该比例)不再超过50%。” 不过李水龙也表示,虽然我国猪肉及其制品的产量有所下降,但活猪的存栏量、出栏量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仍超过了半数,为54%。2016年,全球活猪存栏量共8亿头,中国是43500万头;全球活猪总出栏量为12亿7000万头,中国是6.85亿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个猪出肉率还有待提高。 论坛现场,李水龙还分享了牛肉、羊肉及禽肉的最新数据。2016年,中国牛肉总产量为717万吨,占全球牛肉总产量的4.4%,美国仍是牛肉生产第一大国,全年总产量为1134万吨,巴西以年产933万吨的成绩居第二名;我国羊肉总产量达到459万吨,占全球羊肉总产量的31%,名列第一;我国禽肉总产量是1888万吨,占全球禽肉总产量的16.4%。 需求▲▲ 猪肉消费量偏高,牛羊肉将长期依靠进口补缺口 从肉类消费结构上看,我国与其他肉类强国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2016年,全球人均肉类消费量为43.3公斤,其中,猪肉16.2公斤,牛肉9.47公斤,羊肉2公斤,禽肉15.7公斤。“可以看出,猪肉和禽肉(的消费量)基本持平。”李水龙说,“国际上,猪肉的消费量相对稳定,禽肉则以每年1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美国这样的肉类大国,禽肉消费量远大于猪肉。” 与此同时,我国2016年的人均肉类消费量是62公斤(不含进口),其中,猪肉38.3公斤,牛肉5.2公斤,羊肉3.3公斤,禽肉13.7公斤。“所以,我国的肉类结构是,猪肉占比62%,牛肉8.4%,羊肉5.4%,禽肉22%。”李水龙表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猪肉的消费量偏高,牛肉与禽肉的消费量偏低。 纵观这四大肉类,李水龙认为,我国在牛肉产业上的短板是相当明显的。2016年,在全球第一大牛肉消费国乌拉圭,人均牛肉消费量为59.9公斤,各足球强国的人均牛肉消费量均不低于25公斤,而在我国,该数字仅为5.2公斤。 “按去年的牛羊肉生产总量计算,我国(每年)需要增产30%,才能赶上世界平均水平。但考虑到现有条件,未来三至五年内,我国都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补上供需缺口。这也表示,我们将长期依靠进口牛羊肉,缓解强劲消费下的供应不足。” 贸易▲▲ 今年1—8月,猪肉进口量同比降19% 从全球贸易量上也可一窥肉类产业的发展趋势。据悉,2016年我国共进口肉类467万吨,其中猪肉310万吨,牛肉60万吨,禽肉59万吨,羊肉22万吨。到了今年,情况有了新变化。 “今年1—8月份,我国共进口猪肉及其制品161万吨,同比下降19%;禽肉进口量减少了29.1万吨,同比下跌23.5%;但牛肉进口量达到了47.4万吨,同比上涨13.6%;羊肉进口量为17.6万吨,同比增长4.6%。”李水龙认为,猪肉进口量大幅降低与今年低迷的猪肉价格关系密切。国内猪肉价格走低,猪肉进口量随之减少。 尽管猪肉和禽肉的进口量有所下降,但在李水龙看来,中国肉类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他透露,2019年世界猪肉大会仍将在中国召开。“肉类大国并不等于肉类强国,振兴中国肉类产业仍旧任重道远。” 难题▲▲ 猪价持续下跌,猪市即将进入周期性下跌期后段 对于行业人士颇为关心的猪周期问题,中科易恒(北京)现代农牧信息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冯永辉在本次论坛上作出了预判。他表示,猪价自去年6月份到达最高点之后,开始一路走低,从彼时的9元/斤跌到如今的7元/斤。基于目前生猪市场的情况判断,此轮猪价下跌还将持续,明年有可能出现5元/斤的超低价格。 “猪周期即将由目前的周期性下跌期中段进入到后段,也就是养猪人最痛恨的亏钱阶段。”冯永辉大胆预测道。 2016年无疑是个“金猪年”,养一头猪的利润可能超过1000元,极好的行情导致去年母猪补栏量大增,而这部分产能将在今年和明年释放。到了今年,每头生猪的利润只有200元左右,和去年大相径庭。 “数据显示,2016年春节之后,猪肉价格一路上涨,但2017年春节之后却是一路下跌。两个相邻年份呈现出了完全相反的(价格)走势,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去年缺猪,今年猪多了,(价格)走势与需求无关,只与供应有关。”冯永辉补充说,从猪料比走势可以看出,去年生猪市场供应端比较紧缺,今年则是供需紧平衡,之后将迎来供需均衡,最后会走向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所以明年猪肉进口量可能还会减少。 应对▲▲ 环保政策成规避猪周期风险的有力抓手 面对即将到来的周期性下跌期后段,政府、协会或企业能否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规避猪周期风险,以避免三年才能消化掉的被动局面出现?冯永辉认为,除了调整产能结构之外,环保政策或成为政府调节市场的有力抓手。 “首先要注意的是,生猪市场是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不受任何限制。”冯永辉解释,整个猪周期都是靠产能推动的,去年行情一路暴涨,一头怀孕母猪可以卖到7000元。虽然南方水网地带八省于2016年采取了严厉的环保措施,拆除了的当地大多猪场,但这些母猪基本都被顺利转移到了新猪场,并未削减其存栏量。养殖户去年赚到钱后继续补充母猪,扩张产能。 “但今年情况不同,生猪市场可以说整体下降了两个台阶,每头猪的利润只有200元,如果再拆猪场,转移母猪将变得不划算,那就只能杀掉。”冯永辉表示,这就是从源头发生了变化,减少了供应。 在他看来,政府利用环保政策进行调节,对肉类生产企业比较有利,不仅收购价格有所降低,产品价格也会走低,较易实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屠宰量达到1.59亿头,同比增长6.9%。李水龙对此评价说,得益于各级政府实施了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我国生猪屠宰产业的集中度明显提升了。 今年猪肉进口量大幅下降,李水龙认为,这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说明我国利用进出口贸易平衡市场供需的新机制正在形成,生猪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肉类市场潜力巨大。河南肉类协会执行会长刘承信现场发言时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2亿,按人均年消费70公斤肉类算,肉类总需求量将接近1亿吨,而届时肉类产能却只能达到9000万吨,大约有1000万吨的供应缺口,而这部分缺口将只能通过增加产品和扩大进口两种途径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