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的农产品流通大棋局 内升外扩多地布局协同发展 |
时间:2017-11-21 来源:管理员 |
近日,“北京新发地在河北省保定市建设分市场”的消息在业内持续发酵,这让当地的菜农兴奋不已,“等于说我们的产地蔬菜又多了一条进京销售渠道。”据了解,上述消息并非空穴来风。11月9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带领市场管理人员、经销商前往保定市实地考察,准备对工农路市场进行投资,设立运营分支机构。
近年来,新发地市场的“外扩”战略在河北省动作频频:两年前高碑店新发地开业运营,今年11月1日盐山新发地项目奠基。“实际上,正在改造的保定工农路市场已经有了新发地血统,有几个股东本身就是北京新发地的经销商。新发地对其再投资,乃至全面合作指日可待。”知情人士称。 业内专家指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新发地市场在河北省密集布局、设立多家分市场棋高一着。一方面,依托多个分市场盘活产地农产品流通,助农增收;另一方面,北京新发地统一调控,尤其是遇突发情况,分市场能拱卫首都农产品供应。 收编新军在即 立足保定服务雄安对接京津 精明、干练、厚道,见过郑得厚的人多数对他如此评价。他是新发地市场有名的“石榴大王”。“当初他从石家庄来到新发地,事业发展顺风顺水,这几年又转战保定,投资4个多亿,干了件大事。”11月9日,在驶向保定的巴士上,新发地市场的“大葱大王”毛勇习告诉记者。 郑得厚干的大事是他在保定投资了一家农批市场,确切地说是改造保定工农路市场。据了解,该市场建于1984年,是我国最早一批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保障了保定市9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长年辐射天津、山西大同、内蒙古乌兰察布以及河北张家口、石家庄、衡水、沧州等地,与上海曹安市场、北京大钟寺市场、内蒙古集宁市场同属早期大型农批市场,曾鼎盛一时。 近年来,保定工农路市场由于设施老化,理念落后,早已褪尽繁华。2015年,郑得厚引入新发地市场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对保定市工农路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此间,北京新发地“西瓜大王”潘孝海、“猕猴桃大王”徐柱、“寿光菜大王”周明哲等果蔬巨头斥资加盟。 目前,保定工农路市场升级改造项目主体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工。市场总投资4.2亿元,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以蔬菜、果品两大品类交易为主,规划交易大厅26座,封闭大厅6座,5000吨位级冷库2座。全部运营后有望成为立足保定、服务雄安、对接京津的农产品流通大市场。 当日的考察中,张玉玺以及新发地市场管理人员、经销商等百余人对保定工农路市场给予高度认可。张玉玺表示,建设和发展好一个批发市场,需要具备4个条件:处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有自发的市场基础,离核心消费区的行程不超过一小时。保定工农路市场恰好具备农批市场发展四要素。 在考察结束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张玉玺表示,保定工农路市场和新发地市场一样,都属于销地市场。通过升级改造、创新发展后,农产品品类将极大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新发地市场经销商纷纷表示愿意在此设立分支机构。“我们都是新发地市场多少年来相知相助、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保定共谋发展,必将会取得成功。”郑得厚信心十足。 据介绍,新发地经销商“落户”保定工农路市场后,将优先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统一配送业务和净菜进京产业,促进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建立从生产基地到居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知情人士称,保定方面期望新发地市场全面介入,以强大的影响力领航工农路市场发展。新发地市场认为,多方合作建设分市场符合新发地“外扩”战略,工农路市场已经融入了新发地血统,新发地对其投资、开展全面合作应该是指日可待,新发地完全有能力将其打造为京津冀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旗舰。 密集布局河北 盐山高碑店保定“金三角”呼之欲出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各方持续推进下活“三地一盘棋”。在农产品流通方面,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国家六部委制定的《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指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基本建立畅通高效的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示范企业。 实际上,早在数年前,作为全国农批行业龙头,新发地实施的“内升外扩”发展规划,就契合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及有关政策。位于京西南80公里的高碑店新发地项目于2010年4月签约,2013年5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项目一期开业运营。作为新发地全国最大的分市场,高碑店新发地成为新发地北京“大本营”的供应基地及承接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大本营”的调控功能,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牵手盐山,分市场建设被提上日程;11月1日,盐山新发地项目奠基。据了解,盐山新发地占地700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项目包括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区、冷链物流区、仓储加工区、商业服务区、配套住宅区五大板块。该项目将补齐盐山农产品流通短板,推动京津冀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 业内专家指出,今后,新发地全面介入保定工农路市场,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讲,就是弘扬北京新发地敢担当,勇逐梦的正能量,打造当地农产品流通枢纽,发挥更大范围、更广区域、更深层次的服务功能和民生功能。2003年“非典”期间,保定工农路市场第一时间将10多车蔬菜发往北京,随后连续数日,每天300多吨蔬菜供应北京,有力地保障了北京特殊时期的蔬菜供应。从商业价值的角度讲,仅从保定市逾千万人口的消费圈就能看到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业内专家认为,从现有的情况看,新发地与保定工农路市场大规模首次亲密接触,擦出“爱情”火花,全面合作式的“联姻”为期不远。新发地执掌保定工农路市场后,在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体系中,新发地在河北省的“版图”将形成东有盐山市场、西有高碑店市场、南有保定市场的“金三角”格局。 打通两个“一公里” 实现生产基地精准对接消费终端 数据显示,北京新发地保障了北京9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每天北京新发地有1.8万吨水果、1.8万吨蔬菜被送到首都千家万户。2016年,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交易量1550万吨,交易额722亿元,双项指标在全国4600多家农批市场中稳居榜首。 “水果大多来自南方地区,蔬菜供应方面河北省一马当先,供应量超过市场供应总额的20%。”新发地市场流通部部长刘通告诉记者。据了解,春季邯郸的菠菜、芹菜,秋季唐山的白菜、萝卜,一年四季廊坊的茴香、香菜等小品种蔬菜领跑北京市场。在冬季,也有不少河北商户来新发地拉菜入冀。 此前,为保障北京供应,巩固农产品产地源头“最先一公里”,新发地市场在河北省投资建设了28个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50万亩。在天津积极拓展葡萄等种植基地,开展猪肉供应场场挂钩,加强与天津港口合作,开通进口农产品进京通道。为解决农产品在京流通“最后一公里”难题,除原有渠道外,新发地力推直营便民菜店工程,上线电商平台,多方位保障首都人民吃上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在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体系建设上,依托河北分市场,新发地将优势资源深度整合,以流通模式创新为核心,推动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低成本、高效率、惠民生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从生产基地到消费终端全产业链的精准对接。这不仅带动农产品流通企业集聚发展,还将有利于加强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统筹协调,增强协同发展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时代新发展 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张玉玺表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农批市场经历了1984—2003年的初步发展期,2003—2012年的稳定发展期,此后步入震荡融合期。2017年,他提出了“守法是底线、品牌是关键、文化是灵魂、发展靠奉献”的市场发展宗旨,力求实现新时代中的新进步、新发展、新突破。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新发地声誉卓著早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品牌的代名词,其价格指数成为引领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如今,众多特色农产品从分散化完成了向品牌化、包装化、市场化转型,搭乘上“品牌”高速列车。北京新发地着力打造品牌农产品首都集散中心,很多农产品都已走上了品牌之路,“秋香”苹果、“安林”樱桃、“勇习”大葱、“谷龙”毛豆等,实现了从“摆摊设点”“提篮叫卖”到“超市专柜”“品牌经营”的转变,产品越来越走俏。 张玉玺表示,声誉越大,品牌越响,承担的责任越多。近年来,他时常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穿梭,或是把关产品源头,或是对接产品销售,或是传道授业。张玉玺每个月的出差时间多数超过20天。往往是回京开几个会,又乘上了去往外地的列车。 在北京新发地国际会展中心,各种功能区、音响投影设备等一应俱全。近年来,它所承载的多是各地县市农产品推介会。“多的时候,每年上百场,董事长若在京必定参加推介会,还亲自讲解产地农产品的优势,他很乐意为各地农产品推介代言。”北京新发地宣传部长詹家宝说。 农产品市场一头联系农民,一头联系市民,充分发挥着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作用,是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张玉玺表示,在未来发展中,新发地将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业态,做精、做细、做强农产品流通大文章。 |